建請樓主您本身從夢的根源解析深切認識再自行慢慢解縛。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問︰您適才所說那些夢境的狀態,六七識各有什麼差異?第八識有何不同?
以上所說的這兩種人,都是因為覺知心沒法滅掉--意識無法消失掉,所以釀成睡而不眠;所以睡而不眠不是功德,因為長時間下來,會使得身體無法負荷,愈來愈虛弱。我一貫都以定力的原因而睡得很少,可是延續十幾年下來,身體就難以負荷,所以我目下當今正起勁的使本身睡得和常人一樣。*
==>群疑解析
正覺各地講堂:請上彀檢察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在黑甜鄉傍邊,第六識仍是在做了別--了別第八識依第七識之命而供應給你的內相分六塵;在黑甜鄉傍邊,你以為本身去到什麼處所了,其實都只是在本身第八識所示現的內相分裡面,從來沒有分開過第八識所示現的境界。第八識在黑甜鄉當中,不隨你起貪厭及分別,祂源源不休地流注內相分種子,使得夢中的六塵境接續地現前;祂又源源不竭地流注六七識的種子,使你可以在夢境傍邊遊戲,在黑甜鄉當中喜怒哀樂或者繼續修行;可是第八識在夢鄉中或一切境地當中,祂卻完全不起心動念、完全不起貪厭的,這就是六七八識在黑甜鄉傍邊的分歧所在。
意識就在這裡面起種種劃分,與末那識一起在內相分裡面起貪愛厭憎。問︰夢中的情形,若何辨別是曩昔生的事、或今生曾習境的延伸?(p78)或含有警示、機鋒之黑甜鄉?或只是天馬行空之空想、無成心義?
==>群疑解析
*
假如是坐著睡覺,那倒不如躺下來睡;因為躺下來睡,消弭疲憊的結果確切對照好,假如是躺著睡不著,必需坐著才能入眠,那不妨繼續坐著睡。
第二種人是入定修定;因為他在日間為眾生勞碌,沒有時候修定,他又不願放棄修定,只好使用晚上來修定;這類人是已有了定力的人,當他坐上蒲團以後,就連忙進入初禪,只要一剎那就可以進入初禪;然後從初禪中,漸漸轉進二禪、三禪……等。可是他固然天天晚長進入禪定之境地中,可是他在白晝所累積的疲憊,其實不能因為進入禪定境地而消除掉;這是由於禪定境地當中的意識心並沒有消逝掉,意識心入了二禪以上的等至住中,覺貼心還在,只是不獨五塵而已;固然不觸五塵,可是等至位中的定境法塵還在,所以你的覺貼心依然不滅,所以你的神經系統不克不及獲得歇息,所以長期勞頓而每晚不倒單的人,到了早晨打板而出准時,你的身體仍然很累--固然精力蠻好的。至於不倒單,這裡面有兩種狀態;第一種人是化名不倒單,因為他是坐著睡覺,並非入定。
應當是沒有什麼事情。
如另有問題未決,建議是請樓主您、網友您當同心專心恭順請示特別很是慈悲很是有聰明的正覺 親教師菩薩開示講解!(註:由於都是義工菩薩,所以請在共修時間洽詢,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
所以在修道証道的時刻,固然會有那種覺明現前的現象,但那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的。欲界人世的色身,必需靠睡眠來終止耗費能量;在睡眠的過程當中,又可以藉著血液循環及呼吸,來修補細胞在白日的耗費,以消弭委靡;及彌補肝臟的能量,使得我們明天又有精神可以幹事及修行,這是欲界中的一種常態。我們所要求的是:把一念無明的四種住地懊惱斷盡而証得擺脫果,是要把佛菩提道的所知障隨眠一分一分地修除掉,這才是我們所要用功的地方。
不過在睡眠之前,用這個修行方式來用功,也有感化;我能知道許多曩昔世的事,就是用這類方式知道的。我曾如許用功過一段時間,後來工夫熟練了(P90),就可以常常切換到另外一個時空--固然仍然不克不及隨便指定心裡想要看到的時空--就可以看到一些曩昔世的工作。但是這些調查,只是讓我多若幹少知道一些過去世的工作,對於修道並沒有什麼大匡助。
不過,對於如夢觀的修証,卻是幾許有一些幫助;當你看到過去一世又一世的所造的各種業,以及所修的種種淨業,反觀現在之所作所為,彷彿是做夢,比對此生,就會感覺今生真的是在人生的大夢當中修行,菩薩道如夢的現觀,可以藉助於此而敏捷成就;可是我的如夢觀不是藉此修成的,而是在明心與見性同時完成時,就已同時成就了;這在我的見道陳說中,早已寫在裡面了。每晚睡前,因為不容易入眠,所以經常用這個方法去旁觀過去世的我曾經做過什麼事情?最常呈現的情境是常州的城門,不曉得現在常州的城門是否如故是我所看見的那樣?九百多年前的常州城門,進城之後是一條街道,正對著城門;兩旁是店鋪,店肆前面都有粗布做的遮陽棚,我每次重複看見的時辰,都是站立在遮陽棚下旁觀常州城門。有一次,有位師姊聽我這麼說,就跟我講︰「教員!你這樣子睡,很危險的;萬一你入了涅槃,那這些同修們怎麼辨?該學的法都還沒學完呢。」我說不會,這是因為我有個願在--不取無餘涅槃,捨壽時要轉入中陰身去,往生極樂世界面見彌陀修學更深的種智,然後再去中國大陸投胎,繼續宏揚如來藏的第一義諦奧妙處死,所以不會入了無餘涅槃去;而且我也還沒有到了捨壽的時辰,怎麼可能會入涅槃呢?
/
*
*
至於警示的夢鄉固然也有,譬如向你作預告、或顯示前兆,使你知道將來會産生什麼好事及壞事,讓你趨吉避凶;比如民間崇奉中,常常有人夢見地盤公,告知他一些工作,後來應驗了。
不過這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這往往是菩薩為了度某人証悟,故意去當他們家的神明;像這種情形,大多在他想度的人証悟以後一段時間,菩薩就會離開,另外去度別人,那家的神明也就跟著換人來當了,固然神像並沒更換另一尊。有時則是佛法中的機鋒,目的是想匡助你開悟;常常有人來學習我們所傳的法今後,在夢中泛起了一名老和尚,示現一些機鋒;其時常常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後來証悟了,才知道那老和尚是在給他機鋒,本來夢中的老僧人是証悟的聖者,其時在夢中還不懂得向他頂禮呢!在鬼神道中,有時也會有証悟的神,固然其數甚少,但不克不及說沒有,因為菩薩往往乘願受生於六道當中,平時他不會示現為一個証悟者的身份--當然個中也有是從禪師那兒學來的外面上的機鋒,但他其實其實不知道那個機鋒的真正意思(p80)--比如有位師兄小時刻常常夢見他們家的神明,在夢中總是給他同一個機鋒;開悟以前總是覺得這位神明好像有些無聊,不知究竟在幹什麼。後來悟了,明心了,才知道那神明不是無聊好玩,才知道原來他是在示現禪的機鋒,原來那神明是個開悟了的聖者。
有的是你此生曾習境的延長;這是說,有一些事物是你此生所不曾熏習過的、不曾接觸過的,但卻是過去世曾熏習過的,它有時會在此生的夢境中反復出現。比方曩昔幾年所遭受的逆境,或者極度重要的事,或者讓你很是康樂的境地經歷,事後在你的夢境中呈現,那就是曾習境的延伸。
不外真要修學禪定的話,仍以打坐來修比較好;因為打坐來修定,會比力敏捷。在睡眠當中內攝而專注地思惟佛法也是很好的。如果用它來輔助修行禪定,這卻是好的。密宗裡面也有一個秘訣叫做「夢瑜伽」,可是他們的夢瑜伽是在常見外道法上用心,跟我們所說的紛歧樣。這樣用功固然也是很好的,但不可像他們那樣自稱已經証得佛地真如了,因為那種狀態時的覺貼心,仍然是意識。他們還有一種修法,是睡覺時不睡覺,躺在床上,想法不理會外五塵--但不是不接觸到外五塵--只是不去調查外五塵,而在不起妄圖的狀態中安住。如許一來,就能夠很容易的從夢中醒過來,也可以在夢中作一個觀察遲疑者。但你假如能夠經常提醒自己:當我醒著的時刻也是夢,是一場人生大夢;滅亡的時候,就是醒過來的時辰。答︰這是准確的。
比方密宗的人修夢瑜伽,他們也說要現觀人生如夢;可是他們沒有法子真實的現觀人生如夢,因為他們所說的現觀,都是在乎識的境地上觀察;而意識與六塵相到,就會與六塵連在一路,固然就不可能如實的現觀人生如夢。經常如許提示本身的時候,在夢中時,也會有這類結果;這就是經常提示本身一切時都是夢的益處。必需要以這個第八識真如來察看,才可以或許照實的調查到人生如夢,所以他們所說的修法是不准確的。這是一般人的修法。然則第八識如來藏不成以明講,假如我把如來藏的密意先洩漏給你,不是讓你本身參出來的話,將來你就不會有什麼好事受用,般若智慧也不容易生起。假如沒有明心的話,就只能在乎識上思惟想像,無法實際去體驗這個進程的內容,所以必需明心了今後,(p82)才能真正的瞭解我所說的內涵。
我如許舉例申明夢鄉中的六七八識的運作,它的現實景遇,不輕易瞭解;假如想要真實的瞭解,你還得要明心才行。假如有人是天天晚上不睡覺,每晚進入無想定或滅絕定中安住的話,他又是每天都很勞碌辛勞,那他天天早晨出定之時,也是一樣會感覺身體疲累,沒有消弭身體的委靡;精神固然很好,身體仍是一樣的累。
至於進入無想定或滅絕定的等至位的人,他晚上入定以後,也是息脈俱斷的,然則與進入第四禪的人分歧--他的定中了了分明的靈貼心暫時斷滅了,沒有見聞覺知,彷佛眠熟無夢一樣,但個中照樣有些不同的,今天不再重覆申明。可是你如果心腸粗拙,沒有看話頭的工夫,你是沒有辦法找到第八識真如的,所以也不是沒有關係。收拾整頓出來今後,你會發覺:原來夢中夢外的相分是可以由本身去改變的。可是等你真正証得「如同光影」聰明的時辰,你會覺察:其實這個智慧本身跟禪定工夫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在這裡順便為各人略說一下,作為將來修行的參考。關於夢鄉的修行,還有一種,那就是二地菩薩所修証的「猶如光影」現觀--他可以自由地轉換夢鄉中的相分。一樣的事理,「如同光影」的修証也是如許,在一個疑情泛起的時辰,要去參究它--但誰人疑情是什麼?我不能跟你明說--參究出來以後,你還得要去整理它--聰明假如夠好的話,大概要清算二至三個月。但這個修証跟你剛剛所說的夢的觀行又不一樣了,這個現觀,需要很大的福德,要為眾生做很多事之後,定慧都有很大的前進以後,才有可能修成。但這個修証必要很好的聰明,跟禪定沒有多大的關係;可是因為必要能在兩種分歧層次的境地間絡續地來回轉換,去體(p92)驗它,所以還是必要一些禪定的工夫。
就彷佛你想要明心,我們會先要求你把看話頭的功夫鍛練好;可是比及你明心了今後,你會覺察:本來明心跟會不會看話頭並沒有關係。
答︰這也是一個進程。但這只是一種狀況、只是一個進程,我不主張大師去尋求這種境地和進程,但也不能反對,因為這是參禪明心悟道、特殊是目睹佛性十分清晰者,所必定會碰到的狀態和過程,不是有意去尋求和証取的,這在我們來說,叫做覺明現前,是由証悟的禪悅所產生的。每每覺明現前的現象呈現及存在的時段之中,不會令人覺得累,那是因為禪悅而使人表情愉悅的原因。這類過程,我在破參後大約保持了兩年半,幾近沒什麼睡覺;那段時間,睡覺的時辰都是在睡而不眠的狀態,我們稱之為覺明現前。失眠則會令人精力頹廢,因為睡時心神煩亂,其實不安隱,所以在睡覺的過程當中,不只沒有增補白天消耗掉的體力,在睡的過程當中又損耗掉很多體力,所以醒來今後分外累,緣由正在於此。(p88)可是睡而不眠時,你的色身必然依然會有某些部份仍在使用,也就是仍在輕細的使力;當你窺察到了,就放鬆它,繼續安住;然則過了一段時候以後,你又發覺身體的某一部分又因末那識的原因,而又有些輕微的出力,你又去放鬆它;像這樣不竭地重覆,直到天明。這個境界其實不必要有意去連結它,因為對於修行而言,它只是一個現象;可是若是要藉它來修定的話,這就有大用途了。
恭錄一段
如斯看來,從一般情況來說,練習睡而不眠的工夫,並不是重要的。解脫道的修行與証得,並不是在不倒單上面修得的,而是在斷除懊惱障上面去証得的;佛菩提道的証得,則是在親証第八識如來藏上面去証得的,都不是在不倒單上面所能証得的。因為從長時間(繼續十年以上)來講,只要懷孕體存在,人天天為眾生忙碌,就必需睡眠,因為睡眠是保持身體的正常運作所必須的。所以,睡而不眠並不是很主要的;除非你已知道來日無多,而想在捨壽之前迅速証得滅絕定,才需要以不倒單的修法來敏捷取証滅盡定,不然不需要如斯辛勞。
如斯一說是不是准確?
問︰門生在睡眠時,常因作夢而跟著黑甜鄉而轉,自發忸捏;明知夢鄉虛幻不實,卻身陷個中而不自知。後來發願,起作意要闊別此法,過後即體驗到在夢境中其實可以久看著它而不隨之。有時辰,你會夢見正在研讀某一部經,經文的外觀意思也能曉得;醒過來以後才發覺到此生根本不曾讀過這部經,也沒有傳聞過這部經典的名稱。
他這一生曆來只是持名念經,不曾讀過什麼了義的經典,所以這是過去世所曾熏習的記憶,在夢境中、由於見道的功德而現前的。後來你去問他人,才知道真的有這部經;這就表示你曩昔世曾讀過這部經典,那麼這個夢就是顯示曩昔世的工作。我們會中有一位師兄,從禪三見性回來以後,有一天做夢,夢中在研讀《維摩詰經》,醒來之後覺得很奇怪,因為他根本不曾讀過這部經,他就去問別人,看是否有這部經典,結果是真的有;他就去找了一部來讀,竟然和他夢中所讀過的內容完全一樣。
假如只是本身修行打坐,而不須天天為眾生勞頓的人,有了第四禪的定力,他就能夠永久不必睡覺,可以天天睡而不眠,那就不會有夢。
証得第四禪的人,可以幾年不睡覺,天天晚上不倒單,每晚入定;然則如(p86)果連續十幾年下來都是如許的話,他的身體就會受不了,所以他有時照樣得要睡覺的。這是什麼原因呢?當進入第四禪的等至位中,息脈俱斷,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可是息脈俱斷的意思是:在定中,你不克不及消弭色身的委靡,因為呼吸及血液輪回都截至了,所以你的肝臟所損耗掉的能量也就弗成能在你進入四禪的等至位中為你增補了,所以當您出定的時刻,身體依然照樣疲累的;所以,他有時還是得要好好地睡一睡。
如果是天馬行空一般的夢境,那只是曩昔的曾習境,由末那的遍計所執性而使得見聞覺知的意識心在那裡面遊玩,與生命的實相和機鋒或警示,完全無關,和你的生涯上的事物也沒有什麼關係;那只是像寫小說的作家在構想一些小討情節一樣,對於修行上來講,沒有什麼意義。
第二種人是由於修行,定力太好,所以使他睡不著。比方我,每晚都很難睡得著;當我要入睡時,我只有一個法子--就像捨壽要入涅槃的心境,把自己(無念的了了靈知)捨掉;若是不把無念靈知的自己捨掉的話,就沒法入睡。
所以我若是要修定的話,很容易,只要一坐下來,就可以頓時入定了;在身體累了的時刻,坐下來想要打個打盹兒都不容易,還得像入眠一樣的勉力一番呢。當你一天到晚都(p84)是處於一念不生的狀態,這類無念的了了靈知,會使得你因為定力的關係而睡不著;心裡越清明,就越睡不著;越睡不著,就會更長時候的安住於無念靈知的境地中,定力就會越來越好,就會越睡不著,成為一種輪回。睡而無眠,有兩種環境:第一種人是剛才所說的神經耗弱,得了失眠症;或忽然遭逢大變故,使他放不下,因為焦炙而致使他睡而不眠。
請續恭閱:甘露法雨
問︰何謂睡而無眠?此與一般人之睡眠差別為何?要若何才能做到睡而無眠?
在顯現夢鄉內相分的同時,祂照樣繼續在顯示外相分的五塵境,讓末那繼續接觸外相分的五塵境,只是見聞覺知心不知道罷了,便以為此時沒有外相分五塵境。祂只是恆常絡續地把六塵相分--六塵的內相分--綿綿不斷的顯現出來,只是源源絡續地供給六七識的識種,讓你可以在夢中受各種苦樂;至於在夢中的你--見聞覺知和處處作主的心--有什麼得失或苦樂,祂是不管的,如如不動的。答︰在夢的進程傍邊,第八識、祂是不管這一些工作的,祂是一點兒都不關心利害得失的。當你正在好夢傍邊享受美景良辰的時候,假如忽然有人因為緊急工作必需喚醒你,因此鼎力的搖動你的身體;這個時刻,末那識在這個鼎力搖動的觸塵所產生的法塵上,感受它的更改太大,必加以離別了知,可是本身的劃分能力太差,必需指令意識轉到外相分的觸塵上來作劃分,是以就把意識調到外相分的搖動的觸塵上來作了別,所以,當意識轉換到外相分的觸塵上的時候,你就醒過來了,就不在夢鄉裡了。
假如是有條有理的,並且它所示現出來的過程是很清明的,往往跟你方圓的人有關係,並且與他們的狀態和個性都相符合,卻不是今生的工作,那都屬於過去世的事情。答︰夢中的情形,俗語有一句話叫做「尿床夢」,就是即將夢醒而尿急時亂夢一場;那種夢是沒有層次的,七零八落、張冠李戴的,那就是一種無記的妄圖。
問:在睡眠中可之內攝、專注、思惟佛法而不觀外五塵境,或處在清明的狀態;如察覺妄念一路,隨即回到此境;如斯反覆直到天明,上班時身心卻不覺得倦怠。這和一般因妄圖紛飛致使一夜未眠之失眠狀態,此時身心會很倦怠,差別為何?
具體,請恭閱:甘露法雨 大菩薩 平實導師著[結緣書] 之
睡而無眠的境界,不須去追求;有的人是腦神經虛弱,所以睡而無眠--是睡不著,不是不想睡;這個實際上是失眠。答:回覆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將睡而無眠的界說弄清楚。所謂睡,就是四肢委臥、五體橫陳,這叫做睡;睡時六識暫滅不現,無有見聞覺知,於一切外境,心不明瞭、昏昧蒙昧,名之為眠。
或許有人會說︰「品茗就喝茶,有什麼關係?茶又不是什麼高消費的器材。因為長時間的睡而無眠,有後遺症,會導致火氣上升;人家是吐氣如蘭,你倒是滿嘴口臭,必需天天喝許多茶;只要三十分鐘不喝,就又出現口臭,所以不值得尋求。」但是你若是不懂喝茶,喝到後來身體變寒了,毛病就隨著來了,那可欠好玩。
本文來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1020120915AAtfIjs